HJ 2008-2010 污水过滤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4.1 过滤工艺可用于各种水量、较低浓度悬浮物的分离。
4.2 过滤工艺主要用于水中细小悬浮物、脱稳胶体等物质的分离去除。适用于污水二级生物处理出水、工业废水化学沉淀、气浮出水,悬浮物(SS)<20 mg/L 的过滤处理。
4.3 过滤工艺可用于污水深度处理,如活性炭吸附、膜技术、离子交换等的预处理时,要求滤池进水SS<10 mg/L。
4.4 过滤工艺可用于直接过滤(微絮凝接触过滤),进水 SS 可适当放宽,如 SS<60 mg/L,而滤料粒径应相应增大。
5.1 滤池建设规模由处理水量确定,设计水量由工程最大水量确定。
5.2 过滤工艺通常在前处理混凝沉淀、气浮等之后,高程布置需保证过滤水头的需要。需设置反冲洗储水池、冲洗水泵或水塔等。
5.3 滤池通常为对称布置(成双数),接近前处理设备(沉淀、气浮等)及后处理设备(消毒、清水池等)。
5.4 滤池除池深外,有一定水头损失,高程设置应考虑后续设备的配合。
5.5 过滤工艺无污泥产生,反冲洗出水应回流到集水井进行二次处理。
6.1 过滤的型式及其工艺特点和适用条件
污水处理中常用的过滤型式有:普通快滤池及其衍变形式(双阀滤池、翻板滤池和双层滤料滤池)、V 型滤池、重力式无阀滤池、压力滤池、转盘滤池等。其工艺特点及适用条件见表 1,可供滤池工艺选择时参考。
6.2 过滤工艺的一般规定
6.2.1 过滤工艺宜用于工业废水和城镇污水处理工程的深度处理单元。
6.2.2 滤池形式的选择应根据污水处理水量、进出水水质、运行管理水平、处理构筑物高程布置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快滤池(含普通快滤池、双阀滤池、翻板滤池、V 型滤池等)适用于大、中型污水处理厂(站),无阀滤池、压力滤池适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站),转盘滤池可用于不同规模的城镇污水及工业废水处理厂(站)。
6.2.3 滤料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抗腐蚀性能,宜采用石英砂、无烟煤、陶粒和瓷砂等。在污水过滤过程中如无溶解性有害物质产生,也可选用聚丙烯塑料珠、纤维球等合成材料作为滤料。
6.2.4 滤池的分格数,应根据滤池型式、处理水量、操作运行和维护检修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除无阀滤池、压力滤池和转盘滤池外原则上不宜少于 4 格。
6.2.5 滤池的单格面积应根据滤池型式、处理水质水量、操作运行水平、滤后水收集及冲洗水分配的均匀性,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6.2.6 滤料层厚度(L)与有效粒径(d10)之比:细砂及双层滤料过滤应大于 1 000;粗砂及三层滤料应大于 1 250。
6.2.7 滤池宜设有初滤水排放设施,初滤水应回流到水厂集水井,进行二次处理。
6.2.8 滤池冲洗方式优先采用气水联合冲洗方式。
6.2.9 滤池运行时应尽可能设置自动检测、控制系统,实现运行管理自动化。
更多标准内容点击以下链接获取标准全文:
下载地址:《HJ 2008-2010 污水过滤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