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744-2015 水质 酚类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6.1 样品采集与保存
参照 GB/T 14581、HJ/T 91、HJ/T 164 和 HJ/T 493 的相关规定进行水样的采集和保存。采集样品时,不能用水样预洗采样瓶。样品采集后,用硫酸溶液(4.16),将水样调节至 pH≤2。水样应充满样品瓶并加盖密封,4℃下避光保存。若水样不能及时测定,应在 7 d 内萃取。萃取液在 4℃下避光保存,于 20 d 内完成分析。
6.2 试样制备
地表水、地下水等清洁水样可不净化直接萃取分析,基体较复杂的水样应采用碱性水溶液反萃 取法(6.2.1)净化。
6.2.1 试样净化
取水样 250 ml 于玻璃分液漏斗中,用氢氧化钠溶液(4.19)调节水样至 pH≥12,加入 25 ml 二氯甲烷-正己烷混合溶液(4.13),振荡萃取 5 min,弃去有机溶剂相,待进一步样品提取。
6.2.2 萃取
量取 250 ml 水样或净化后水样(6.2.1),如需用替代物指示全程样品回收效率,则可在水样中加入 10.0 μl 的替代物标准使用液(4.26),使替代物浓度在标准曲线中间浓度点附近。
水样中加入硫酸溶液(4.16),调节水样 pH 值≤1。选择液液萃取 6.2.2.1 或者固相萃取 6.2.2.2提取目标物。
6.2.2.1 液液萃取
称取 15 g 氯化钠(4.11)加入到水样中,轻轻振摇使其溶解。量取 25 ml 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混合溶液(4.14),振摇萃取 10 min。静置至有机相和水相充分分离,收集有机相,并经无水硫酸钠(4.10)除水。重复 3 次上述萃取步骤,合并萃取液于浓缩管中。按 6.2.4 步骤浓缩并更换到丙酮溶剂中,定容至约 8 ml。
6.2.2.2 固相萃取
用 9 ml 二氯甲烷(4.5)淋洗固相萃取小柱(5.5),将小柱抽干。再分别用 9 ml 甲醇(4.4)和 9 ml 的盐酸溶液(4.17)淋洗小柱,均保持小柱柱头浸润。水样以约 20 ml/min 的流速通过小柱富集后,用氮气吹扫、干燥萃取小柱。再用 8~10 ml 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混合溶液(4.15)以约 3 ml/min 洗脱小柱,洗脱液收集于接收管中,按 6.2.4 步骤浓缩并更换到丙酮溶剂中,定容至约 8 ml。
6.2.3 衍生化反应
在 8ml 上述丙酮萃取浓缩液(6.2.2.1 或 6.2.2.2)中依次加入 100 μl 五氟苄基溴衍生化试剂(4.20)和 100 μl K2CO3 溶液(4.18)。盖好瓶塞,轻轻振摇、混匀。置于 60℃下衍生 60 min 后,冷却至室温。按 6.2.4 步骤将溶剂体系更换至正己烷,浓缩定容至 1.0 ml,待测。
如需采用内标法定量,在上述定容后的溶液中准确加入 5.0 μl 内标标准使用液(4.24),使内标物在溶液中浓度为 500 μg/L,待测。
6.2.4 浓缩和更换溶剂
采用氮吹浓缩装置浓缩萃取液并更换溶剂,也可采用其它浓缩装置(5.6)。
氮吹浓缩及更换溶剂参考条件:氮吹浓缩仪设置温度 30℃,小流量氮气将提取液浓缩至 1.5~2.0 ml,用 5~10 ml 需更换的溶剂洗涤浓缩器管壁,再用小流量氮气浓缩至 0.5 ml,重复两次上述淋洗管壁和浓缩操作,最后用需更换的溶剂定容。
6.3 空白试样制备
用实验用水代替实际样品,按与试样制备(6.2)相同步骤制备空白试样。
7.1 仪器参考条件
7.1.1 气相色谱条件
进样口温度:270℃,不分流进样;柱流量:1.0 ml/min(恒流);柱箱温度:50℃,以 8℃/min升温至 250℃并保持 10 min;进样量:1.0 μl。
7.1.2 质谱参考分析条件
四极杆温度:150℃;离子源温度:230℃;传输线温度:280℃;扫描模式:选择离子扫描(SIM),酚类化合物衍生物(如苯酚五氟苄基溴衍生物简称为苯酚-PFB)的主要特征离子参见表 1;溶剂延迟时间:5 min。
注:加*号的离子为酚类化合物五氟卞基溴衍生物定量离子。
7.2 校准
7.2.1 仪器性能检查
样品分析前,用 1 µl 十氟三苯基膦(DFTPP)溶液(4.27)对气相色谱-质谱系统进行仪器性能检查,所得质量离子的丰度应满足表 2 的要求。
7.2.2 标准系列的配制
分别取酚类化合物标准使用液(4.22)10 μl、20 μl、40 μl、100 μl、240 μl,如样品分析时采用了替代物指示全程回收效率,则在上述系列标准溶液中均应同步加入与酚类标准使用液相同体积的 替代物标准使用液(4.26),再用丙酮定容至 8.0 ml。此时目标酚类化合物和替代物浓度均为 12.5 μg/L、25.0 μg/L、50.0 μg/L、125 μg/L、300 μg/L。
7.2.3 标准系列的衍生化
上述标准系列溶液按照 6.2.3 步骤衍生化后,按照 6.2.4 步骤更换溶剂体系并浓缩定容至 1.0 ml, 待测。此时所得 1.0 ml 浓缩液中酚类化合物和替代物衍生化物的浓度均为 0.100 mg/L、0.200 mg/L、0.400 mg/L、1.00 mg/L、2.40 mg/L。
如需采用内标法定量,在上述定容后的溶液中均准确加入 5 μl 内标标准使用液(4.24),使内标物在溶液中浓度为 500 μg/L,待测。
7.2.4 标准曲线的绘制
按照仪器参考条件(7.1)进行分析,得到不同浓度各目标化合物的质谱图,记录各目标化合 物的保留时间和定量离子质谱峰的峰面积(或峰高),按外标法(7.2.4.1)绘制标准曲线或内标法(7.2.4.2)计算平均相对相应因子。
更多标准内容点击以下链接获取标准全文: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