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1037-2019 核动力厂取排水环境影响评价指南(试行)
当“重要的”或“代表性的”物种较多,难以全部进行详细研究时,可选择部分物种(例如2~15 个)作为“重要代表物种”。一般而言,RIS 包括大部分敏感鱼类、软体动物、经济物种和在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中起作用的关键物种。
根据如下方法选择 RIS:
a)水体环境功能区划。若水体功能区划指定特定物种作为保护对象,则这些物种应被 指定为 RIS;
b)咨询渔业水产部门以及鱼类和野生生物保护部门;
c)国家公布的珍稀濒危物种或附近保护区的保护物种。选取的物种应特别考虑可能出 现的任何珍稀濒危物种;
d)对水体温度变化或对取水影响较敏感的物种。应识别当地对温度或对取水影响最敏 感的物种(或类群),并考虑其重要性;
e)当地重要的经济物种;
f)根据取水环境、取水设施特点可能导致滤网堵塞的致灾生物。
除了上述考虑,还需关注候选的 RIS 物种受到的可能影响、影响程度以及在厂址附近水域出现情况等。
5.1 评价目的
进行取水影响分析的总体目标是获得充分的环境影响信息,以确定核动力厂冷却水取水 设施的位置、设计和建造反映最佳实践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小。对于新建的取水设施,应通 过对比历史数据、运行前的调查资料以及其他核动力厂的运行经验,获得可信的生物损失量 估算。对于现有核动力厂,结合监测数据给出可信的取水造成的生物损失量,评价已发生的 和可能的长期影响。
5.2 分析论证流程
在编制核动力厂选址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可采用收集资料的方式,根据厂址特征, 确定冷却方式,判定取水的潜在影响。当取水潜在影响不可接受时,需修改冷却方式或重新确定厂址。
在编制核动力厂建造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时,首先根据收集的资料,初步判定取水影响。 判定厂址取水影响较小的情况包括:取水量较小(如二次循环冷却系统取水)且取水区的生物量低;历史数据显示不存在取水影响;或者具备取水影响较小的其他条件。除上述情况外, 应初步判定厂址取水影响较大。对于取水影响较小的厂址,收集必要资料,进行简要的综合影响分析;对于初步判定厂址取水存在较大影响的厂址要求进行相对广泛的现场调查,应通过文献调研、现场调查和实验研究,进行估算或模型模拟,对取水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 判定取水影响及最佳实践技术。
在编制核动力厂运行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应根据工程建造对取排水方案和设计参数进行确认,并根据最新环境数据(如与建造阶段发生变化)复核取水影响和最佳实践技术。
核动力厂取水设施环境影响分析论证流程见图 1。
5.3 厂址特征及取水设施描述
5.3.1 取水设施的位置和布局
5.3.1.1 取水设施的位置,在地图上标明取水设施位置以及厂址半径 15km 范围内与工程水域水文变化相关的设施。
5.3.1.2 给出取水设施所在水体地形和水文数据图,需要的资料包括:
a) 详细的地形数据;
b) 水文特征,包括等深线;
c) 水体边界;
d) 受影响的水体;
e) 厂址附近其他取水工程描述;
f) 取水设施建造和运行后,取水设施所在地地形和冲淤环境可能出现的变化(视厂址 的具体情况而定)。
5.3.2 气象数据
当进行流体动力模拟时,需要气象数据的资料包括:
a)气温,最大、最小和平均月降雨量;
b)太阳辐射 kcal/m2/d(平均值或年度循环的每月值);
c)风速和风向,季节性主导风向;
d)其他与厂址相关的数据。
5.3.3 冷却水取水设施
核动力厂建造、运行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应提供冷却水取水设施信息,包括以下内容。 选址阶段的信息根据实际情况提供。
a)结构:
1) 冷却系统的位置;
2) 管道和水渠的外形及详细构造图;
3) 容量;
4) 网筛、栅栏,包括拦截网等环保装置类型或规格;
5) 鱼类回流通道等设施结构图和平面图;
6) 通过滤网水流的平均和最大流速;
7) 与负荷特征相关的流量和出现频率;
8) 用来除冰等再循环水的位置、流量和持续时间;
b)泵:
1) 设计细节(在构筑物中的位置,叶片和外形的结构);
2) 转速;
3) 数量、容量和计划运行时间表;
4) 压力条件;
5) 水泵的传输速度和切变力;
c)杀生剂和消泡剂:
1) 在系统中添加的位置;
2) 杀生剂和消泡剂毒性描述;
3) 使用时间和持续时间;
4) 受纳水体中的杀生剂和消泡剂的浓度;
d)热影响:
年度环境温度表。不同运行功率下冷却水附加的热量,及对冷却水系统中卷载生物的时 间-温度影响。
以上为标准部分内容,想要获取标准全文,请点击下方链接下载: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