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15-2019 超声波明渠污水流量计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6.1 检测用设备
6.1.1 流量计实验室检测装置:由高度卡尺(测量范围0~1000 mm,最小刻度值小于0.5 mm,不确定度小于0.5 mm)、反射板(平面度不超过0.1 mm,带指针,能指示反射板的高度位置)和一次仪表组成,如图2所示。
6.1.2 明渠流量比对装置:可采用液位计(液位测量精度≤1 mm)加标准流量计算公式的方式进行现场比对。
6.1.3 秒表。
6.2 检测条件
环境温度:5℃~40℃; 相对湿度:65%±20%;
电源电压:交流电压,220 V±22 V; 电源频率:50 Hz±0.5 Hz。
6.3 检测方法
6.3.1 液位测量误差
利用流量计实验室检测装置,将流量计一次仪表固定在高度卡尺上方的支架上,将反射板移动至高度卡尺 0 mm 处,流量计液位归零。依次移动反射板在高度卡尺最大刻度(1000 mm)的 20%,50%,80%处分别停留 1 次,再依次反向移动反射板在高度卡尺 80%,50%, 20%处分别停留 1 次。记录各流量计液位示值Hi,计算液位示值和高度卡尺刻度值Hi的差值绝对值的最大值作为液位测量误差,按公式(1)计算。
式中:
σ——液位测量误差,mm;
Hi——第 i 次停留处的流量计液位示值,mm;
Hi´——第 i 次停留处的高度卡尺示值,mm;
i——测定顺序号,i=1,2,3,4,5,6。
6.3.2 流量测量误差
利用流量计实验室检测装置,将流量计一次仪表固定在高度卡尺上方的支架上,按如下步骤检验流量测量误差:
a)设置流量计堰槽为 90°三角堰(p/B 取 0.2);
b)把高度卡尺调到零点,校正流量计液位零点;
c)把高度卡尺依次调到堰槽允许的最大液位高度的 20%、50%、80%处,待流量计示值稳定后,分别记录流量显示值;
d)设置流量计堰槽为矩形缺口薄壁堰(堰宽 0.5 m,渠宽取 1.0 m,p 取 0.25 m),设置完成后重复 b、c 步骤,记录流量显示值;
e)设置流量计堰槽为 4 号巴歇尔槽,重复 b、c 步骤,记录流量显示值。
计算流量显示值与流量理论值的最大差值相对于量程值的百分率作为流量测量误差,按公式(2)计算。
式中:
Qn ——第 n 种堰槽的流量测量误差,%;
Qni ——第 n 种堰槽不同液位高度流量显示值,m3/h;
Qns ——第 n 种堰槽不同液位高度的流量理论值,m3/h。
6.3.3 液位精密度
利用流量计实验室检测装置,将流量计一次仪表固定在高度卡尺上方的支架上,将反射板移动至高度卡尺 0 mm 处,流量计液位归零。将反射板移动至高度卡尺最大刻度(1000 mm) 的 80%处,液位示值稳定后记录流量计液位示值,然后把反射板移动至高度卡尺零刻度,再次移动至高度卡尺最大刻度(1000 mm)的 80%处,稳定后记录流量计液位示值,如此重复测量 6 次。计算 6 次液位测定值相对标准偏差作为液位精密度,按公式(3)计算。
式中:
SH ——液位精密度,%;
Hi ——第 i 次液位测定值,mm;
H —— n 次液位测定值的平均值,mm;
n ——测定次数, n =6;
i——测定顺序号,i=1,2,3,4,5,6。
6.3.4 流量精密度
利用流量计实验室检测装置,按如下步骤检验流量精密度:
a)把流量计堰槽类型设置为 4 号巴歇尔槽;
b)把高度卡尺调到零点,校正流量计液位零点;
c)把高度卡尺调到 400 mm 处,等流量计示值稳定后,记录流量显示值,再把高度卡尺调到零点;
d)按上述步骤 c 重复测定 6 次,记录流量显示值。
计算 6 次测定值相对标准偏差作为流量精密度,按公式(4)计算。
式中:
Q ——流量精密度,%;
Qi ——第 i 次流量测定值,m3/h;
Q —— n 次测定值的平均值,m3/h;
n ——测定次数, n =6;
i——测定顺序号,i =1,2,3,4,5,6。
6.3.5 期间漂移
将流量计堰槽设置为 4 号巴歇尔槽,将一次仪表固定在一定高度,液位校准至 400 mm, 稳定 10 min 后,记录流量初始显示值,流量计通电持续运行,期间不允许进行任何维护、校准,168 h 后记录流量最终显示值,最终显示值与初始显示值的相对偏差绝对值作为期间漂移,按公式(5)计算。
式中:
Q ——期间漂移,%;
Qa ——流量初始显示值,m3/h;
Qb ——流量最终显示值,m3/h。
以上为标准部分内容,想要获取标准全文,请点击下方链接下载: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