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T 1718-2015 镍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
5.4 试验准备及校正
5.4.1 连接电源,按照镍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说明书规定的预热时间运行,以使各部分功能及显示记录单元稳定。
5.4.2 按照镍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说明书规定,用校正液对仪器进行校验。
5.5 试验方法
5.5.1 示值误差
仪器分别对浓度值为检测范围上限值的20%和80%的标准溶液连续测定7次,计算每个标准溶液7次测定值的平均值与已知标准溶液浓度的相对误差,取两个标准溶液相对误差的较大值作为仪器示值误差的判定值。
标准溶液示值误差的计算方法如公式(1):
式中:
Re ——仪器示值误差;%;
x——标准溶液测定值的平均值;
C ——标准溶液的浓度真实值。
5.5.2 定量下限
仪器在相同的条件下连续测量浓度值为检测范围上限值5%的标准溶液7次,计算7次测定值的标准偏差S,所得标准偏差的10倍为仪器的定量下限。计算方法如公式(2)和(3):
式中:
LOQ ——定量下限;
S ——7 次测量值的标准偏差;
xi——第 i 次测定值;
x ——7 次测定值的平均值;
N ——测定次数。
5.5.3 精密度
仪器测量浓度值为检测范围上限值50%的标准溶液,连续测定7次,计算7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 以该相对标准偏差作为精密度的判定值。计算方法如公式(4):
式中:
Sr——仪器的精密度;
xi——第 i 次测定值;
x——7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n ——测定次数。
5.5.4 零点漂移
采用浓度值为检测范围上限值5%的标准溶液,以1小时为测量周期,连续测定 24 小时。取前3次测定值的平均值为初始值,后续测定值与初始值的最大变化幅度相对于检测范围上限值的百分率。计算方法如公式(5)和(6):
数据个数:x1、x2、x3、x4......x24共24个。
式中:
ΔZi ——第i次测定值相对于标准溶液浓度值的绝对误差;
xi——第i次测定值;
c ——标准溶液初始值;
ZD ——仪器的零点漂移;
ΔZmax ——i次测定值相对于标准溶液浓度值的绝对误差的最大值;
A ——检测范围上限值。
5.5.5 量程漂移
采用浓度值为检测范围上限值80%的标准溶液,以1小时为测量周期,连续测定 24 小时。取前3 次测定值的平均值为初始值,后续测定值与初始值的最大变化幅度相对于检测范围上限值的百分率。计算方法如公式(7)和(8):式中:
式中:
ΔZi ——第i次测定值相对于标准溶液浓度值的绝对误差;
xi ——第i次测定值;
c ——标准溶液初始值;
RD ——仪器的量程漂移;
ΔZmax ——i次测定值相对于标准溶液浓度值的绝对误差的最大值;
A ——检测范围上限值。
以下链接为标准原文下载地址: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