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525-2009 水污染物名称代码
5.1 基本方法
本标准中的基本分类方法遵循 GB/T 7027 中的规定和要求。
5.2 水污染物分类方法
根据水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适宜采用线分类方法进行分类,而对于一些特殊或使用频 率高的类别宜采用面分类方法。水污染物分类采用以线分类法为主、面分类法为补充的混合分类法。
水污染物分类设一级类目,根据水污染物的结构和理化特性将水污染物分为 20 类。
6.1 编码原则
6.1.1 唯一性
每一种水污染物或污染指标仅有一个代码,一个代码仅表示一种水污染物或污染指标。
6.1.2 合理性
代码结构与分类体系相适应。
6.1.3 可扩充性
留有适当的后备容量,以适应不断扩充的需要。
6.1.4 简明性
代码结构尽量简明,长度适当,以节省机器存贮空间和降低代码的出错率。
6.1.5 稳定性
水污染物名称代码一经确定,应保持不变。
6.1.6 规范性
代码的类型、结构以及编写格式统一。
6.2 编码方法
水污染物编码方法采用层次码为主体,每层中采用顺序码。其中,层次码依据编码对象的分类层级将代码分成若干层级,并与分类对象的分类层次相对应;代码自左至右表示的层级由高至低,代码的左端为最高位层级代码,右端为最低位层级代码;采用固定递增格式。顺序码采用递增的数字码。
6.3 代码结构
水污染物名称代码值的格式采用码位固定的字母数字混合格式。字母代码采用缩写码,用“w”表示水体;数字代码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采用递增的数字码。
代码分三层,第一层代码,用“w”表示水体;第二层代码,表示水污染物的类别,类别代码采用2 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即 01~99;第三层代码,表示水污染物在类别中的代码,采用 3 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即 001~999,每一组阿拉伯数字表示一种污染物或一个污染指标。
二层及二层以上代码由上层代码加本层代码组成。代码结构如图 1 所示。
6.4 编码扩展方法
对于代码表中未列出的污染物或污染指标,可依据分类原则对其进行归类,在其相应类别中已有编码的基础上顺延赋码。
7.1 水污染物及相关指标分类
表 1 列出了水污染物类别代码、中英文名称及备注。
以上为标准部分内容,想要获取标准全文,请点击下方链接下载:
下载地址:《HJ 525-2009 水污染物名称代码》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