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587-2010 水质 阿特拉津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6.1 采集与保存
样品应采集在棕色玻璃容器中。水样应充满样品瓶并加盖密封,置于 4℃冰箱内避光保存。采样后应在 7 d 内对样品进行萃取。
6.2 试样的制备
用量筒量取 100 ml 样品于 250 ml 分液漏斗中,加入 5 g 氯化钠(4.6)摇匀。用 20 ml 二氯甲烷(4.2)分两次萃取,每次 10 ml,于振荡器(5.3)上充分振摇 5 min。注意手动振摇放气。静置分层后,将有机相通过装有无水硫酸钠(4.5)的漏斗,接至浓缩瓶中,注意无水硫酸钠充分淋洗。合并两次二氯甲烷萃取液。用浓缩仪(5.4)浓缩至近干,用甲醇(4.1)定容至 1.00 ml,供分析。试样保存在 4℃冰箱中,在 40 d 内分析完毕。
注:样品在浓缩过程中,萃取液浓缩至近干时,应立即定容,否则阿特拉津会有较大损失。
7.1 参考色谱条件
7.1.1 色谱柱:反相 ODS 柱;4.6 mm×200 mm,5 µm
7.1.2 流动相:甲醇∶水=70∶30(体积分数)
7.1.3 流速:0.8 ml/min
7.1.4 紫外检测波长:225 nm
7.1.5 柱温:40℃
7.1.6 进样量:10.0 µl
7.2 校准
7.2.1 标准系列的制备
取不同量的阿特拉津标准使用溶液(4.4),用甲醇(4.1)稀释,配制成浓度为 0.030、0.050、0.100、 0.500、1.00 µg/ml 的标准系列,贮存在棕色小瓶中,于 4℃冰箱中存放。
7.2.2 初始标准曲线
通过自动进样器或样品定量环分别移取 5 种浓度的标准使用液 10µl,注入液相色谱,得到不同浓度的阿特拉津的色谱图。以色谱响应值为纵坐标,阿特拉津的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 R≥0.999。
7.3 样品分析
将按照 6.2 试样的制备和按 7.1 色谱条件测定。
7.4 空白试验
在分析样品的同时,应做空白试验,即用蒸馏水代替水样。空白样品应经历样品制备和测定的所有步骤。检查分析过程中是否有污染。
8.1 标准色谱图
在本标准规定的色谱条件(7.1)下,阿特拉津的标准色谱图见图 1。
1——阿特拉津(5.282 min)。
图 1 阿特拉津标准色谱图
8.2 定性分析
以样品的保留时间和标准溶液的保留时间相比来定性。用作定性的保留时间窗口宽度以当天测定标样的实际保留时间变化为基准。
8.3 定量分析
用外标标准曲线法按式(1)计算样品中的浓度:
式中:
ρ——水样中阿特拉津的质量浓度,µg/L;
m ——从校准曲线上查得阿特拉津的质量浓度,µg/ml;
Vt ——萃取液浓缩定量后的体积,ml;
Vs ——被萃取水样的体积,ml。
9.1 精密度
5 个实验室对含阿特拉津浓度为 1.0 g/L、5.0 g/L 的空白加标样品进行了测定:
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0%~15%,1.7%~5.9%; 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8.2%,3.9%;
重复性限为:0.20 g/L,0.49 g/L; 再现性限为:0.20 g/L,0.94 g/L。
9.2 准确度
5 个实验室对含阿特拉津浓度为 2.0 g/L 的统一样品进行测定:
相对误差为:-16%~1.0%;
相对误差最终值为:-9.5%±13%。
3 个实验室对实际样品进行加标分析测定,加标量分别为 1.0 g、5.0 g:
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1.3%~92.1%,85.9%~104%;
加标回收率最终值为:88.1%±12%,94.6%±18%。
10.1 空白试验
每分析一批(20 个)样品必须有一个全程空白。所有空白测试结果应低于方法检出限。
10.2 加标样
10.2.1 每分析一批(20 个)样品必须有一个空白加标样;组分回收率在 70%~120%。
10.2.2 每分析一批(20 个)样品必须有一个样品加标样,组分回收率在 70%~120%。
10.3 平行样
每分析一批(20 个)样品必须有一个平行样,平行样品相对误差在 10%以内。
10.4 校准标准点
10.4.1 每次分析前用中间浓度的标准溶液作常规校准试验。校准点测定值的相对误差应在 10%以内, 初始校准曲线方可使用。否则要查找原因,采取措施;如果采取措施后不能找到问题根源,应重新绘制校准曲线。
10.4.2 每间隔 20 个样品或 1 个批次(此批次小于 20 个样品)必须用标准溶液校准,以便重新校正保留时间及窗口。
以上为标准部分内容,想要获取标准全文,请点击下方链接下载: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