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T 96-2003 pH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8.1 试验条件
8.1.1 环境温度 在10.40 ℃之间的任意温度下,试验期间的温度变化在±5℃/d以内。
8.1.2 相对湿度 在(65 ±20)%以内。
8.1.3 电压 规定的电压(220±20) V。
8.1.4 电源频率 规定的频率(50±0.5) Hz。
8.1.5 流速 制造商规定的流速。
8.1.6 pH 标准液温度(25±1)℃。
8.2 试验准备及校正
8.2.1 试验准备 长期处于干燥状态的玻璃电极上的水,应预先将电极浸入水中浸泡过夜后,与信号转换器连接。接通电源,至试验开始前自动分析仪应预热30mm以上,以使各部分功能及显示记录单元稳定。在电极受沾污情况下,必要时应采用洗涤剂、0.01molL盐酸等洗涤后,用流水充分洗净。
8.2.2 校正 校正的操作程序如下:
8.2.2.1 将电极浸入pH =9.180的标准液,将指示值调为pH标准液的值。
8.2.2.2 将电极浸入pH =6.865的标准液,将指示值调为pH标准液的值。
8.2.2.3 将电极浸入pH =4.008的标准液,将指示值调为pH标准液的值。
8.2.2.4 调节交替进行8.2.2.1, 8.2.2.2和8.2.2.3操作,调节分析仪直至显示值与标准液的测定值之差在±0.1pH以内为止。
备注:在交替试验时,应用蒸馏水充分洗净并吸干玻璃电极上的水,在测量过程中,必须充分搅拌pH标准液使其流动均匀。以下同此。
8.3 性能试验方法
8.3.1 重复性 在7.1的试验条件下,将电极浸入pH =4.008的标准液,连续测定6次。求出各次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最大差值即为重复性。
8.3.2 漂移(pH =9.180) 将电极浸入pH=9.18 0的标准液中,读取5 min后的测量值为初始值,连续测定24h。与初始值比较,计算该段时间内的最大变化幅度。
8.3.3 漂移(PH =6.865) 将电极浸入pH = 6.865的标准液中,读取5 min后的测量值为初始值,连续测定24h。与初始值比较,计算该段时间內的最大变化幅度。
8.3.4 漂移(pH =4.008) 将电极浸入pH=4.008的标准液中,读取5 min后的测量值为初始值,连续测定24h。与初始值比较,计算该段时间内的最大变化幅度。
8.3.5 响应时间 将电极从pH =6.865的标准液移入pH=4.008的标准液中,记录测定显示值达到pH =4.3时所需要的时间。
温度补偿精度 将带有温度补偿传感器的玻璃电极浸入pH=4.008的标准液中,在10~30℃之间以5℃的变化方式改变液温,并测定pH值。根据测定结果求出各测量值与该温度下PH =4.008标准液标准pH值之差。
8.3.7 平均无故障连续运行时间 采用实际水样,连续运行2个月,记录总运行时间(h)和故障次数(次),计算平均无故障连续运行时间(MTBF)≥720 h/次(此项指标可在现场进行考核)。
8.3.8 实际水样比对实验 选择10种或10种以上分布在高、中、低3个pH水平的实际水样,分别以自动分析仪与国标方法(GB 6920-86)对水样进行比对实验,每种水样的比对实验次数应分别不少于15次,计算测量结果的最大误差。
8.3.9 电压稳定性 将电极浸入pH = 4.008 (25 ℃)的标准液中,在显示值稳定后,加上高于或低于规定电压10%的电源电压,读取显示值,计算其与规定电压下的pH值的最大误差。
8.3.10 绝缘阻抗 在正常环境下,在关闭自动分析仪电路状态时,采用国家规定的阻抗计(直流500V绝缘阻抗计)测量电源相与机壳(接地端)之间的绝缘阻抗。
在仪器上,必须在醒目处端正地表示以下有关事项,并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9.1 名称及型号。
9.2 测定对象。
9.3 测定范围。
9.4 使用温度范围。
9.5 电源类别及容量。
9.6 制造商名称。
9.7 生产日期和生产批号。
9.8 信号输出种类(必要时)。
操作说明书中,至少必须说明以下有关事项。
10.1 安装场所的选择。
10.2 试样流量。
10.3 配管及配线。
10.4 预热时间。
10.5 使用方法。
10.5.1 测定的准备及校正方法
10.5.2 校正液的配制方法。
10.5.3 测定操作方法。
10.5.4 测定停止时的处置。
10.6 维护检查。
10.6.1 日常检查方法。
10.6.2 定期检查方法。
10.6.3 电极系统的清洗。
10.6.4 故障时的对策。
10.7 其他使用上应注意的事项,
11.1 日常校验
重现性、漂移和响应时间校准周期为每月至少进行一次现场校验,可自动校准或手工校准。
以上为标准部分内容,想要获取标准全文,请点击下方链接下载:
下载地址:《HJ/T 96-2003 pH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